第301章 四档士卒_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笔趣阁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301章 四档士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1章 四档士卒

  “唉……”

  刘虞叹息了一声,一时心中却不禁顿生几分苦闷。

  与李基接触的这段时间以来,刘虞深知李基既不贪图美色,又非是富贵享乐可动摇心志之人。

  在李基客居蓟城期间,刘虞亦时时派人送去钱财美婢,非是为了笼络李基,而是感激于李基禀承大义相助抵御乌桓,故以想着如此满足一些李基的日常需求。

  然而,对于刘虞私下所赠财物,李基分毫不取,尽数以府衙的名义赠予了由于坚壁清野而舍了家园暂住于蓟城之中的百姓。

  一应美婢,李基亦是秉持礼节,未曾解过罗裳。

  闲暇之余,李基唯一的爱好似乎就是翻阅幽州所藏的各类文书典籍,除此之外就是与刘虞对弈下棋了。

  也正是由于刘虞心中钦佩认可李基所表现出来的仁德忠义,刘虞心中激荡之际,方才会在城门处的公开场合称赞“国士”之名。

  可也正由于明白李基心中所秉承的“仁德忠义”,刘虞心中纵使对李基有万分不舍,也没能说出再三挽留李基之言。

  刘虞更不愿对李基以权势富贵相诱,侮辱了这一位难得的忘年之交。

  只是刘虞所不知的是,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李基不贪财是真,看不上那些美婢女色也是真,但是李基绝非是什么无欲无求的圣人。

  相反这段时间以来,在刘虞应允之下,李基已然将幽州府衙的大量文书典籍都尽数看了一遍。

  如果说此前,李基仅仅是对幽州涿郡的地形了然于心,那么此时李基对于整个幽州的地形、官吏、马场等等各项记录于纸面的信息都了然于心。

  若论对幽州的熟悉,莫说是刘虞,就连公孙瓒此刻也远远及不上李基。

  否则,李基又如何能够依据着幽州当下的状况,写出一篇让刘虞赞叹不已的“定乌桓之策”,让幽州可以一点点地将乌桓这条断脊之犬套上项圈。

  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整个幽州已然了如指掌的李基。

  若是想要强取幽州,光是幽州沿岸可供大量兵马登陆的地点,李基所知的都有数十个之多。

  可以说,纵使今后刘虞与公孙瓒跟刘备为敌,那么只需给李基十万兵马,不消三日,李基便能亲自问一问刘虞与公孙瓒吃不吃牛肉。

  可惜,刘虞看着一脸儒雅之色的李基暗中颇为遗憾叹息之余,缓缓地开口道。

  “既然子坤的心意已决,那老夫亦不再多言……”

  顿了顿,刘虞方才接着说道。

  “此外,子坤打算前往瀛洲,料想也还需要在幽州境内寻一囤粮之所为佳,且此前老夫就答应过,可将一地交予子坤驻兵囤粮,不知子坤已有心仪之处?”

  李基心中自是早有腹稿,不过表面上还是故作沉吟了一下,方才开口道。“基曾耳闻渔阳郡泉州县(今天津附近)东南沿岸处有一天然港口,不知可否建为港口?”

  对此,刘虞也不细细去探究泉州县周边地形,大手一挥地开口道。

  “既然如此,不如子坤手书一份回去给玄德,让玄德推荐一贤才到泉州县担任县令,且老夫也会调集劳役为子坤修建所需港口,如何?”

  李基闻言,心中可谓大喜。

  此前刘备与公孙瓒之间的贸易,实则全都是私下进行的。

  这大大地限制了贸易的规模,再者公孙瓒所能提供的牛羊战马等等,渐渐也难以满足吴郡所需。

  尤其是乱世将至,刘备已然开始蓄势掌控整个扬州。

  届时,无论是战马还是耕牛,对于刘备集团而言都可谓是多多益善。

  因此,李基早早就设想过将这一贸易由暗转明,但却苦于迟迟难以找到合适时机。

  而现在刘虞的意思莫过于将整个泉州都交给李基控制,避免李基在泉州沿岸驻军会引来非议。

  如此一来,有了刘虞的支持与默许,李基完全可以在泉州县开辟一个贸易市场。

  以着吴郡如今大汉独一家的海船贸易便利性,其中的利益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且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江东之地耕牛、战马等畜牧的紧缺。

  故以,李基顺势地向刘虞提出了准备在泉州处进行一些小贸易,多购买一些耕牛回吴郡提供给流民开垦荒地,也多购买一些战马回吴郡多训练一些骑兵打击土匪山贼。

  对于这些在刘虞眼中的小请求,刘虞自然不会拂了李基这位忘年交的意思,且大手一挥之间,还主动表示等马场中下一批战马培养完毕后,赠予吴郡三千匹战马。

  听闻此言,纵使以着如今李基的修养,也险些压不住嘴角的弧度。

  ‘西有益州刘焉赠我主粮食,东有幽州刘虞予我主战马,刘氏家人们对我主刘备可真是太好了,待我主刘备取得天下,基定会奉劝我主刘备妥善安置宗亲。’

  而后,李基就“定乌桓之策”向刘虞解答了部分不解之处,在静室中足足商谈了一个时辰之久,李基方才告辞离去。

  不过即便已经告知了刘虞率军离去之意,但是大战才刚刚结束,光是将士们的休整以及为伤者救治,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并且,幽州接下来的方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假,但是为了避免意外,李基所率的兵马还需要暂且在蓟城之中驻防,以避免出现什么意外。

  除此之外,李基也需要为在泉州县附近建立一个真正的海港而进行统筹安排。

  与此前暗中与公孙瓒贸易的临时港口不同,对于这个新的港口,李基可谓是尤为看重,不仅仅将之视作屯兵囤粮之所,更是准备将之建成整个幽州,乃至于北地的贸易中心。

  因此,即便这个海港才刚刚开建,李基便为这个海港起了一个名字“津门”。

  而,或许刘虞在兵法上未有建树,但是对于政治以及外交等却是个老练之辈,因此在有了李基所书的“定乌桓之策”后。

  不到一个月功夫的时间里,刘虞便以丘力居的人头让蹋顿主动送上张举、张纯等叛通外族之人的首级。

  原本沦陷的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也尽数都再归回幽州……

  而也在此期间,幽州战事的结果也随之传遍了大汉内外。

  除了本就贤名在外的刘虞外,纵横塞外的公孙瓒渐得“白马将军”美名。

  反倒是赵云率领两千白马义从于三万乌桓大军之中三进三出,破阵斩将的战绩显得过于不可置信,以至于许多世人多有不信。

  至于本就颇有名声的李基,得了刘虞亲口所赞的“国士”之名,反倒是迅速扬于大江南北,渐渐替代了此前的“李三千”之名。

  更重要的是,西羌进犯三辅之地所掀起的战事已持续数年,这对于大汉的威望无疑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打击。

  这一场来自于幽燕之地的大胜,无疑正是眼下的大汉所急需用来振奋人心之事。

  故以,眼看着这一场大胜似乎在大汉之中引发的风波越来越盛,李基联想到了某些问题,当即就加快了脚步,不顾刘虞以及公孙瓒的挽留,于九月末再度率军离开幽州,继续踏上了前往瀛洲的道路。

  经历了幽州一战,吴郡三万兵马的损失并不算惨重,仅仅只是折了五千余步卒。

  与此相对的,却是公孙瓒额外赠予赵云的白马义从。

  且赵云原本所领的白马义从,也在此期间公孙瓒的协助下,重新在幽州中挑选精锐补全了两千之数。

  因此,待时隔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李基率领着大军重新在幽州启航,兵员数量并没有大幅度下降,反倒是质量近乎产生了升华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骑兵的质量尚且不提,吴郡步卒经历了一连串的守城以及攻营战事,精锐程度已然远非过去可比。

  过去,除了原本关羽所统领于富春山那部分士卒外,绝大部分士卒要么就是从郡兵中抽调出来的,要么也就仅仅比郡兵要强上些许罢了。

  以着李基如今的评判标准来看,大体便是将当世的兵卒分为四个档次:杂兵、郡兵、精锐、强兵。

  杂兵:大体就是黄巾军、义军、山贼土匪一流,兵卒素养就连列阵都列不妥当的程度;

  郡兵:比杂兵要强上些许,能遵循各种指令进行基本的列阵,且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也是整个大汉最为普遍且常见的兵卒档次;

  精锐:此前在黄巾之乱中卢植所率领的北军五校就是典型的精锐兵卒,拥有着比郡兵明显强上一筹的军阵配合以及厮杀技巧。

  也正是依仗于北军五校的精锐,卢植此前以弱击强撵着张角的黄巾军打。

  强兵:这还是李基亲眼看过且了解过赵云所率领的“白马义从”后,方才额外地增加了这么一个档次的兵卒。

  如今经历了幽州战事的吴郡兵卒勉强倒也能及得上是精锐士卒的档次,但是与赵云所率领的白马义从相比,无疑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不仅仅是士卒个人厮杀技巧或军阵配合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信念上的差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s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s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